【新潟美食】日本著名職人城鎮的國民美食居然充滿了台灣味
暖黃的燈光從銀霞玻璃門透出,在人煙稀疏的燕市巷街頭顯得格外溫暖 。入夜前,橘藍色的夜空襯托出從廚房冒出的水氣白煙,店內的匾額來自店主的台灣親戚所贈,黑色匾額上用金黃色字體寫著「福來亭 白山亭店」。福來亭賣的是燕市著名的代表美食「豬背脂拉麵」,筆者曾拜訪這店家兩次,第一次吃過後便念念不忘,從此在日本再也找不到比它更對味口的拉麵,第二次來訪已經是將近一年後的事了。
By James Hsu職人的城鎮「新潟縣燕市」
新潟縣燕市,位於日本第一長河「信濃川」出海口不遠處,古時信農川周圍平原一帶水患頻傳,只要一有大雨,河水就容易暴漲形成洪水。在自然條件的限制下,稻作種植變得十分困難,加上江戶時代,傳統的日式木造房也經常遭受祝融之災,為了解救受災的農民,日本政府便開始獎勵生產蓋房所需的「和釘」,而製造業也就成為農事閒暇之餘的兼差。於是「咚、咚、咚」的鐵器敲擊聲,開始迴盪在燕市的家家戶戶。鍛冶的技術因此被承傳了下來,燕市也成了金屬加工、廚刀為名的生產地,被稱為職人的城鎮。
職人們每天用體力、汗水作為代價,追求極致工藝造詣,為了餵飽勞動過後的工匠們,浮著雪白花花豬背脂的豬大骨醬油高湯,搭配著中華拉麵,重口味的豬背脂拉麵就此誕生。
充滿職人魂的「豬背脂拉麵」
背脂拉麵創始店「杭州飯店」 在當地宛如拉麵橫綱般的存在。創始人為來自中國浙江省温州市的主廚徐昌星,年少時從中國離鄉背井到日本工作,在日本仙台的拉麵店修行數年後獨立,最後落腳燕市開了自己的拉麵店。
創業初期昭和30年代 (1955年),正值日本經濟躍進時期,海外訂單絡繹不絕,讓燕市的洋食器工廠不斷增設,工廠的工人越來越多,麵店生意也越來越好。「杭州飯店」起初販售以清淡養身為主的豚骨高湯搭配細麵,而工人們為了補充充失去的能量,開始反應希望能吃到更口味、更有飽足感的拉麵,於是徐昌星主廚也為此開始開發新口味拉麵。他靈機一動下將中國傳統家庭炒菜使用的豬背脂加入高湯中熬煮,利用豬油本身的甘甜熬煮筍乾,同時調整麵條的寬度與粗度,於是「粗麵、背脂高湯、筍乾」,便成了豬背脂拉麵的黃金金三角組合。
「福來亭 白山町店」的店長矢澤幸夫,自13歲便開始學做拉麵,在「杭州飯店」工作十來餘年後自立門戶。『杭州飯店的拉麵和十幾年前相比起來,味道變得更重、麵條也變得更粗;為了讓老顧客偶爾回來時,還能重溫過往的記憶,福來亭的麵條、湯頭始終如一。維持當年學藝時的信念與守護當年的口味, 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 矢澤幸夫先生這麼說著。
豬背脂拉麵的湯底以豬大骨為基底,再加上大量的豬背脂、魚乾和昆布一起熬製4~6小時,成就出融合豬背脂的甜味、肉骨的精髓與乾貨海味精華的完美高湯。此外,為了中和背脂的油膩感,選用豬里肌肉而非五花肉製作叉燒,將里肌肉綑上線定型,川燙去除雜質後,另起爐灶加入高湯與醬油下去熬煮至入味。而這融入豬肉鮮味的醬油高湯也自然地成了特製醬汁。
豬背脂拉麵的另一個靈魂為中華黃麵的麵條。在小麥粉中加入鹼水,透過麩質分子的結合與結構變化,除了能增強麵條的黏性與彈力外,還能讓麵條產生一種特有的香味。在半手工的麵條製作結束後,得放置一天醒麵,讓麵筋充分軟化,使麵條達至最佳狀態。此外,煮麵的方式也很講究,在滾水時下麵,立刻加入一碗冷水,接著再煮到滾開,如此便能防止麵的外層不被煮爛,同時達到內外熟度一致。
浪子記憶裡的台灣味「滷肉飯」?
第二次造訪福來亭時,雖是早秋時節,但有雪國之稱的新潟縣天氣已開始寒冷。當天筆者坐在離廚房正前方的位置,為了能端給客人熱騰騰的拉麵,在出餐前會預先用煮麵水將碗加熱。只見店長對於拉麵呈盤也十分講究,先是將些許煮麵水倒入特製醬汁作底,依序加入滾燙的豬背脂高湯、麵條、筍乾、叉燒,而漂浮在表面的豬油也自然地成了最佳的保溫工具。
炙熱滾燙油脂將高湯熱度緊緊鎖住,鮮美的豬骨高湯味道在嘴裡散開,頓時從舌尖溫暖至心頭,唯獨切記喝湯時可千萬要小心。店內的白飯、洋蔥全部吃到飽,十分推薦白飯伴著醬油豬背脂高湯的吃法。 『疑!這味道!? 』一種熟悉的滋味口感,讓味蕾瞬時活躍了起來。『是滷肉飯的味道 ?』仔細想想也是,豬大骨、豬油脂、醬油、筍乾,再加上一點點的紅蔥頭酥,不就是滷肉飯的搭配嗎?
結語
窗外的夕陽灑進店內,讓嘴唇佈滿油光、快三年沒回台灣的筆者閉上眼睛,感受著在新潟縣燕市小鎮找到的久違家鄉味。如果你是拉麵愛好者,且愛好重鹹、濃郁滋味的話,不妨計畫一趟新潟縣之旅,到燕市品嘗一下道地的職人味「豬背脂拉麵」吧!當然如果你與筆者一樣思鄉情切,相信文章中介紹的豬背脂拌飯吃法,也不會讓你失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