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觀察】城市越大人心越遠?從「送別會」中窺見日本社會的人情文化

深度日本 日本文化 東京 關東地區
【日本觀察】城市越大人心越遠?從「送別會」中窺見日本社會的人情文化

眾所周知,日本的公司職員有一種酒文化,就是同事們下班之後去居酒屋喝酒談心。在日本,一年四季還有定期的聚會,特別是從年末開始的忘年會、新年會......,到了3月有送別會,4月則有迎新會。2020剛開完新年會,日本就籠罩在新冠肺炎感染擴散的陰影下,各種大型活動都停辦了。也正是因此,一些送別會也隨之取消。筆者周圍就取消了5個送別會,十分遺憾無法如往常般用聚會來送別同事和朋友。

大都市的「世態炎涼」?

大都市的「世態炎涼」?

現代的大城市,樓越蓋越高,人越聚越多,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似乎越來越淡薄。在東京,住在同一個公寓裡的人平時見面即使互相打招呼,一般也沒有什麼交往,鄰居之間也是如此,很少打聽對方的家庭情況和職業,有的時候甚至連對方的姓名也不知道。

熟人甚至朋友也很少到對方家裡做客。有事見面都去附近的咖啡店,凡與工作、家庭、孩子、薪資等劃上邊的都屬於個人隱私,很多事情都不能隨便打聽,似乎人與人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要是追根究底便會被周圍人認為不懂禮貌。所以有些人從鄉下或者小城市初來東京的時候,會感到很不習慣。

其實,日本的電視台每天下午都有八卦節目,播報內容多為演藝界的藝人或政治家等公眾人物的私生活,曝光各種醜聞,還有社會上各種小道消息。這些八卦節目的主要視聽族群是家庭主婦,有些甚至到了周末還會重播,滿足那些上班族的觀看需求。這說明日本民眾對八卦節目是感興趣的。

東京為何如此「冷漠」?

東京為何如此「冷漠」?

撇開東京,世界上的大城市也是日益現代化,眾多的年輕人移居到大城市,有的求學、有的工作、有的打工......大家都體驗到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同時也感到淹沒在都市的茫茫人海中的個人的渺小,容易抱怨世態炎涼。其實現代都市中人際關係的淡泊是個普遍現象。美國心理學家米爾克拉姆曾經分析說「現代的大都市,人們接觸到的信息量過多,於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便出現如下四種傾向。」將這些分析運用到日本社會,就可以找到很多實例:

第一,對於偶然看到的信息,盡量短時間處理。比如在樓道或者電梯裡遇到鄰居,一般只打聲招呼,盡量不多說話。如果想聊天,也只是談一下天氣,或者誇獎對方的寵物或者小孩可愛。保存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是一種禮貌。


第二,對於不重要的信息,盡可能漠視。比如在擁擠的地鐵或者公共汽車,一般不關心周圍人的打扮和行為。對於陌生人注視,會引起對方的誤解,以為自己的衣服上粘著異物,或者髮型有問題。對於電車裡的陌生人要保持一種禮貌性的漠視。

第三,遇事會將責任推給別人,盡可能躲避責任。比如見到有人摔倒,也快步走過,和別人撞上,盡量怪罪對方,雖然嘴上道歉,但是內心裡並沒有歉意。在工作中更是盡量避免承擔責任,明哲保身。

第四,盡量避免個人直接接觸。比如公寓樓裡覺得對鄰居的行為不滿,也不自己找對方提意見,盡量讓管理員和對方說,而管理員也不願意找麻煩,於是貼一張紙條,不點名批評,讓當事人自己理解,這樣可以避免矛盾和衝突。

令人感動的小故事

令人感動的小故事

不過,即便在如此「冷漠」的都市環境中,筆者前不久還是目睹了一個感人的場面。筆者居住的公寓管理員大媽突然要退休了。所謂管理員就是在公寓一樓的門房裡的一位看門人,有時要兼做清掃或者各種雜事。白天的公寓有兩位管理員,夜裡有一位值夜班的警衛。兩位管理員中一位是早上來上班的大叔,他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之間值班,另外一位是下午4點到晚上10點上班的這位大媽。

其實,大媽本人就住在附近,因為她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在家裡閒得無聊,便來做管理員,打工賺些零用錢。大媽平時非常熱情,見誰都笑嘻嘻地打招呼,有時下班回來的居民還會和大媽聊幾句,不知不覺,大媽在這裡工作了快十年了,當年在院子裡姍姍學步的小孩子已經讀中學了,而大媽也到了退休的年齡。

於是,按照慣例,公寓的管理委員會要為大媽開歡送會,以此表示對於大媽工作的感謝。但是,她表示自己就住在附近,還會經常和大家見面,不願意麻煩大家,於是堅決推辭。管理委員會只好私下買來鮮花和禮品,在她最後一次上班的晚上10點,舉辦了一個小型而感人的送別會,感謝大媽十年如一日認真地工作,和對孩子們的照顧。

然而公寓內的幾位大叔覺得未盡情誼,便自發地在會客廳召開送別會,展現了平時不太交往的人們,在此時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借送別會增進彼此的感情,場面十分讓人動容。從平時只是見面打招呼,並沒有深交的居民們自發為退休的管理員大媽開送別會,便說明了送別會在日本人的意識中佔重要的地位。

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式「送別」

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式「送別」

東京周圍雖然城市化程度很高,流動人口也很多,但是這裡仍然保持著一個傳統,那就是迎新送舊,有人退休或者調動,人們會舉辦送別會,表達對於離開的人依依惜別之情。

近代初期,曾經流行送別時贈送照片留念,像是魯迅離開仙台醫學專科學校時,藤野先生就曾送給他一張照片,後面寫著兩個字「惜別」。而日本自公元600年派出遣唐使之後,直到1882年,也一直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大概和許多中國的文化傳統一樣,中國古人重視送別的傳統傳入日本並保留至今。

在日本的公司裡,有各種各樣的聚會,其中送別會最重要,也最體現人情味。日本社會重視節點,送別就是一個集體對於要離開的成員的一個節點。曾經一起同甘共苦的同事要離開了,只要認真工作,對公司做出了貢獻,和周圍的同事和睦相處,送別會肯定是少不了的。

為了表達惜別之情,有時還要開二次會,三次會。送行的人依依惜別,離開的人也留有餘韻,這就是最好的送別。正如隋朝無名氏的詩歌唱道「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惜別之情古今中外皆有,但重視送別會似乎是日本獨特的文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