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日本】盂蘭盆節到底是不是鬼節?茄子和黃瓜背後的故事又是什麼呢?
(圖:秋田縣雄勝郡羽後町的「西馬音內お盆踊り」)
每到8月,日本的公司都會有一個夏日假期,神奇的是,這個假期在日曆上看不到,但是人人都知道。這麼神秘的「お盆」假期到底源於怎樣的一個節日呢?又每年盛夏,在日本各地都可以看到熱鬧非凡的「盆舞(お盆踊り)」,有機會在這個時候到訪日本的話,千萬不要忘了深入當地,和當地人一起載歌載舞跳起來!
佛語之「盆」
日語中「お盆」的正式名稱為「盂蘭盆會(うらぼんえ)」,是通過將梵文「Ullam-bana(古印度梵語)的發言,和漢字相組合,而形成一個詞語。
相傳,佛祖釋迦摩尼有一個弟子叫目連,為人善良且極為孝順。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道富裕,但卻為人貪婪吝嗇。天天宰殺牲畜大吃大喝,不關心自己的兒子,也從不行善布施。後來青提夫人離世,目連發現自己的母親在死後墜入六道輪迴中的餓鬼道,飽受飢餓的折磨,非常可憐。於是向佛祖請教,如何才能解救自己的母親。佛祖教他在七月十五供養施方大德眾僧,超度亡人,以此功德終於成功使得母親脫離餓鬼道,得以善終。
自此,農曆七月十五,便成了超度亡魂、送別亡者、供奉先祖的特別時期。在此時,各個佛教寺院會舉辦「盂蘭盆會」,舉辦法事。而各家各戶,也會供上供品和送上提燈,用以迎接和供奉自家先祖亡魂。
中國人自古以來會在七月十五過「中元節」,中元節這個說法是來自於道教。其實也稱為盂蘭盆節。日本明治維新以前,也採用的是中國的農曆七月十五,但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就採用了西洋曆法,如果直接按照西曆的7月15日過節的話,往往正好趕上農忙時節。所以人們往往延後一個月,大多會選擇在8月的13到16日這個階段,來舉辦祭祀等儀式。
其實在日本,盂蘭盆節的日期沒有特別的規定日期,這樣的情況在日本也算是少見了。
在日本,盂蘭盆節的時期,家家戶戶會拿出茄子和黃瓜供起來,有意思的是,茄子和黃瓜上還會安插上竹籤做的「腿」:茄子代表牛,黃瓜代表馬,它們分別被稱為「精靈牛」和「精靈馬」。
馬作為古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在這裡代表著可以在盂蘭盆節期間,將先祖的靈魂引領回家。而牛則可以把祭奉先祖的供品,幫忙馱在背上。除此之外,因為牛走起路來比較慢,所以也暗含著讓祖先的靈魂在現世多停留一些時間的寓意。
有意思的是,依據日本的地域不同,精靈牛和精靈馬還有微妙的差異。
比如,在關東地區,會在8月13日「迎盆日(迎え盆)」的時候,製作精靈馬,然後在8月16日「送盆日(送り盆)」將其和供品一起送入河水或大海中流走。而到了北海道和日本中部地區等地方,則會在盂蘭盆節的送盆日當天製作精靈馬,然後再送入水中。
近年來,不能在河川或大海中放走精靈馬的情況下,人們改為土中掩埋,或者用鹽塗抹(相當除穢的清潔作用)的情況也多了起來。
迎火與送火
既然是祭祀先祖的節日,那麼先祖除了需要精靈馬和精靈牛等「交通工具」之外,為了防止迷路,還需要有方向的指引。承擔此項重任的就是「火」。
盂蘭盆節的火分為「迎火(迎え火)」和「送火(送り火)」兩種。一般情況下,在8月13日傍晚時分,點火迎接祖先靈魂的歸來,這便稱為迎火。與此相對應,到了盂蘭盆節的最後一日,8月16日的傍晚時分,點火恭送祖先離開(有些地區也會選擇15日),這便是送火了。
在點火時,日本人一般會使用名為「焙烙(ほうろく)」的扁平容器,用來承裝引燃物。有些地區在點火的同時,會誦經,或者吟唱自古流傳下來的民謠。總之,火就是引路的方向,也是盂蘭盆節中的重要組成。
這樣特殊的節日裡,當然也少不了大家聚在一起祭祀和跳舞。盆舞(お盆踊り)原本是盂蘭盆節舉辦法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家用邊誦經邊跳舞的形式,迎接先祖的亡靈歸來。在現代日本社會裡,舞蹈活動大多由居住地的企業和商店街組織籌辦,越來越像一場街坊鄰裡的舞蹈大聚會了。
被稱為日本三大盆舞的是阿波舞、西馬音內盆舞、郡上盆舞。其中,源自德島的阿波舞,因為大規模的舞蹈活動在全日本都非常有名。伴隨著三味弦和太鼓的聲音,翩翩起舞的人群,讓不明所以的外國遊客都感受到熱情和文化上的震撼。
其實在日本各地都有符合當地特色的盆舞。現代科技讓音樂也變得更加多元,沒有演奏者,也可以通過播放錄製好的音樂就可以翩翩起舞。
總之,作為夏季最重要的節日,盂蘭盆節在日本可謂源遠流長,充分結合了日本的地域文化。如果有機會在8月中旬來到日本,可千萬不要查查看附近的盂蘭盆節相關活動,一起來融入這場與過往、與先祖、與未知,與日本文化的對話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