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承了11代的陶器工房──陶德窯體驗拉坯輪車

對現代人而言,陶器或許是種藝術品。
回溯地球的歷史,從容器這類器物還不存在,
製作器物的技術仍被視為偉大發現的時代起,
直至陶器成為日常生活用品的時期,陶器至今仍在持續創造屬於它們的歷史。
但對習慣了耐摔且設計多變的塑膠製品的現代人而言,
陶器已經不算是日常生活用品,而是比較近似於一種藝術品了,
在過去那個陶器與生活合而為一的時代,陶器只要採取符合其用途的設計就能熱賣,
但到了現代,容器的種類與材質都已多變到了令人選擇困難的程度。

我在這個如此豐富多樣的時代造訪了已經傳承了11代,
至今仍持續使用著拉坏輪車的燒窯工房,
親身體驗了陶藝的燒製。
福島縣浪江町位於海邊,
過去就因盛產陶器原料,
而誕生了名為大堀相馬燒的知名陶器,
簡稱大堀燒。
但某天卻突然發生了地震與海嘯……
天災以及核能發電廠的事故,使得該町在2011年被暫時劃為避難區域,
所有的在地居民,包括依靠陶器維生的人們,都不得不離開當地前往他處避難,
此次意外對當地陶器產業打擊巨大,令人難以面對。
大堀燒的職人們四散各方,
有人開始尋找新工作,
也有人選擇在作為避難所的組合屋中,再次建立起小小的窯廠,讓拉坏輪車重新開始轉動。
在這些窯廠中,有一家名為陶德窯的大堀燒製作廠。
在這座嶄新的工房中,有著一位繼承了傳統的職人,陶正德先生。
他的工房位於距離郡山站不遠之處。

在2011年的事故發生後,失去了歸宿的陶先生搬到了埼玉縣,
在那幾年,陶先生每天都做著與陶藝完全不相干的工作,
但他卻漸漸覺得,不能在明明沒有任何人犯了錯的情況下,「讓守護了大堀燒300年的陶德窯,就此在他這一代畫下句點」。因此他向阿姨住在郡山的熟人借用了一棟無人使用的房屋,以作為籌備處,在此設置了新窯廠,並將其改造成陶藝工房。

在2樓建立了一個用於陳列完成的作品的空間。
陶先生在遠離了自己所喜愛的場所以及熟悉的拉坏輪車與窯廠的情況下,承繼了必須在新的地點使用新的工具延續傳統的使命,他曾因此而得到了中風。
雖然是天降橫禍,
但面對失去了工作場所與容身之處的現實,
對陶先生而言仍然是個極大的打擊。

陶德第11代職人,陶先生。
在談論著作品時眼睛所散發出的光輝,能讓人感受到職人的堅持。

300年的傳統不能僅止於傳承,
而是數不盡的插曲與數不盡的事件的連綿不斷……
讓人能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持續專注於一件事的原動力究竟是甚麼?
相馬燒的作品形式多變,無論哪一件都相當纖細,
多年歲月累積的插曲所帶來的重量,正閃閃發亮。

能讓人不禁莞爾的獨特作品,
以及似乎在將酒倒入,享受香氣後,觸碰嘴唇的觸感會相當不錯的酒杯。

相馬燒的特色究竟是甚麼?
快步走來,將雙手捧著的陶器拿給我看的Kaori女士是第11代職人,陶先生的未婚妻。
從杯子的斷面看去,完全看不出是由拉坯輪車所製作,而像是由機器打造製成。
這是個具有雙層構造的輕薄陶杯,
無論放入的液體或冷或熱,都能放心地拿在手中。

此外,她還告訴我在裂痕中混入色彩,使其更加醒目,
並且畫有奔馳中的馬就是相馬燒的特色。
浪江町有著許多祭祀馬匹的神社,
這也是相馬燒上總是畫著許多馬匹的原因。

陶先生與Kaori女士真的是天生一對。
Kaori女士因為東北發生的大地震,從大阪跑到這裡擔任義工,
以外國人的身分住在埼玉縣的我,在2011年發生事故後,有許多親朋好友都勸我回到韓國,這些勸告曾比核能發電廠的事故更讓我感到壓力……
這個從大阪跑到靠近福島的此處的女孩子,所受到的父母的反對應該也相當大吧。

品嘗了以相馬燒盛裝的飲料。
並且親耳聆聽,感受以新的方式燒製陶器的人們的熱情。
我也曾經在學校燒過陶器、畫過圖,
但卻也曾因周遭情況及自身的想法而放棄走了十多年的繪畫道路,
迎接新的挑戰。
他們則是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在此處再次宣誓要守護新的傳統。

在陶先生的作品中因其有趣的外觀而特別顯眼的製品。
上面畫著星座。

當光源靠近,星座便會如同宣誓要守護傳統的他們一樣,煥發著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