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Japan

【深度日本】日本史上首次花見的主角不是櫻花而是梅花

櫻花 深度日本 春天
【深度日本】日本史上首次花見的主角不是櫻花而是梅花

對於日本人來說,春天的櫻花可佔有一定的份量。

自古以來,每每春回大地、百花競相開放之時,「花見(賞花)」就成了日本人必做的事。現今賞花的日文,除了使用「花見」這個詞之外,也常用「觀櫻(観桜/かんおう)」作以表現。然而,花見不僅表現於欣賞春天的櫻花,其實也包含梅花和桃花。一起來看看日式花見背後的故事吧!

春天的儀式感

春天的儀式感

在日本,櫻花樹可謂到處可見的樹種。

日本人認為,櫻花的綻放代表了寒冷的冬天終於過去,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所以櫻花就像是一種自然鬧鐘,為人們建立了季節感,也帶來了新希望。日本人稱之為「春之風物詩(春の風物詩)」,是不是頗為浪漫呢?

由於櫻花花期較短,且風吹後有花瓣四散飄落的特徵,從日文「花吹雪」的字面上便能感受那獨有的浪漫。有趣的是,日本人更將其景象喻為「讓人發狂」,表現出對櫻花的喜愛。

「花見」的花指的是什麼花?

「花見」的花指的是什麼花?

「花見」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奈良時代(710年 – 794年),還是個貴族限定的活動。

當時,梅花剛剛從中國傳到日本,所以花見活動觀賞的是梅花,日本的古詩集《萬葉集》裡,詠嘆櫻花的詩歌有43首,但詠梅的有110首之多!從這個數量上就可以看出,當年梅花才是賞花界的佼佼者。有趣的是,到了後來10世紀編撰成的《古今和歌集》裡,有關櫻花的歌曲共有70首,而梅花只有18首了,這也代表著日本花見趨勢的改變,櫻花後來居上了。在那個年代,「花」這個字代表的就是櫻花,而美麗的女性也被用櫻花來修飾和形容。

花宴之節

花宴之節

在《日本後紀》記載著812年嵯峨天在神泉苑舉辦的「花宴之節(花宴の節)」,便是有據可考的首次「花見」。隨後,花見活動在日本的貴族圈子裡極速擴張,據說就是那個時候奠定了日本人愛櫻花的基調。

831年,花見已經成為日本宮中的慣例活動,賞花的場景在著名的《源氏物語》中也有記述。在平安時代(794年 – 1185年)的日本庭園中,櫻花樹成了「必需品」,而現在京都的賞櫻名所「東山」,其實就可以追溯到那個時代。

日本的全民花見

日本的全民花見

圖:寬永寺垂枝櫻

時光荏苒,花見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到了室町時代(1336年 – 1573年),武士階層也開始賞櫻花了。在很多繪畫作品中可以尋得賞櫻的依據。豐臣秀吉就是花見的代表人物。1594年的「吉野花見」和1598年的「醍醐花見」都是歷史上留下姓名的武士花見。

那麼普通的日本民眾又是何時開始花見的呢?這就要提到江戶時代(1603年 – 1868年)了。櫻花的品種在這個時期得到了改良,民間也開始了賞櫻的風潮。在著名的寬永寺天海大僧正的影響下,在現今的上野公園一代開始種植櫻花樹。但是來看的人太多加上寬永寺佛法清淨之地不易聚眾賞櫻,所以德川吉宗將軍就於1720年下令,在墨田川堤和飛鳥山種植櫻花樹,以滿足大眾的賞櫻需求,這些地方也就是今天著名的上野恩賜公園、隅田公園和飛鳥山賞櫻名所的雛形。

戰時危機

戰時危機

誰知,櫻花也曾遭遇過「不順」。

明治時期(1868年 – 1912年),很多種植了櫻花樹的庭園被焚毀破壞,江戶時代曾經改良的一些櫻花品種也遭遇了滅絕危機。東京的園藝大師高木孫右衛門在這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把84個品種的櫻花移植在自家庭園裡,並加以保護,為櫻花的品種保存和改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戰亂紛爭一切都歸於平靜後,櫻花樹又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和保護,才有了今天春日的美好盛景。

花見糰子

花見糰子

從江戶時代起,春天除了賞櫻,和櫻花相關的「花見糰子」也象徵著春天。這樣的日式點心是由櫻色、白色、綠色所構成,其中粉嫩的櫻色代表了春之氣息、白色代表了雪之殘留、綠色代表了夏的前兆。在日文中還有一句諺語,「與其賞櫻不如吃糰子(花より団子)」,意思就是比起空虛的繁華,不如實實在在的東西。這句有趣的諺語也反映出,花見糰子是很春天賞櫻必備的流行點心。

春日賞櫻

春日賞櫻

春天來了,意味著各種鮮花蠢蠢欲動,準備爭相鬥艷,而打頭陣的櫻花卻展現出春天內斂的氣息和浪漫,似乎也讓人們也懂得珍惜那僅有10天的鑑賞期。或許今年也只能翻開昔日相簿,懷念過往的日本追櫻時光與櫻吹雪的浪漫旅程,但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次的春日追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