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潟自由行】結合在地人文的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初訪輕遊記
對於藝術沒有研究的我,一開始對藝術祭的認知只停留在「畫展或是雕塑的展示」。藉著這次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大地藝術祭」媒體團參訪後,我對藝術祭的既定框架已完全瓦解。「大地藝術祭」之所以使用祭典的「祭」而非季節的「季」,便是希望藉由祭典將人與人直接的情感再次串聯起來,簡單來說,它不是受限於作品一定要展示在美術館。預計在2018年7月 29日(日)~ 9月17日(一) 舉辦為期51天的第七回「大地藝術祭」,持續以人與人之間的羈絆作為元素,透過日本與海外的藝術家的駐在,發掘當地環境特色,並結合在地居民的力量,創造出各式富有背後意義與其精神的藝術作品。
By Waylon越後妻有的大地藝術祭是什麼?
在介紹作品之前,我想先簡單介紹越後妻有這個地方。越後是戰國時代的越後國,位於日本的東北方,除了有名的滑雪聖地「越後湯澤」外,位於深山深處的「越後妻有」更是日本豪雪地區之一。自古以來便是一個交通,人文不發達的區塊,據說戰國時代的敗逃武將,在無路可逃後最後也只能選擇越後妻有了。在先天地理與交通的影響下,加上近代人口高齡化少子化,以及人口外移等現在社會問題,衍生出許多校園與老房子荒廢的現狀。
藉由藝術祭的舉辦再次活化土地,將廢棄的學校再次整修,改建成美術館或是美術作品的保存館;而老房子有的則變成藝術家發揮創意結合當地文化的作品,這樣的概念是大地藝術祭舉行以來不變的宗旨。大地藝術祭的作品不單單具有觀賞的功能,將既存舊有的建築物賦予新的價值,同時將人們的回憶串起加以活化,再次點燃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羈絆,住宿能與作品結合,記憶中的鄉土料理亦是作品的一部分。
如同上述所說越後妻有非常遠,從東京搭巴士過去也要3小時以上,加上越後妻有並不是家戶喻曉的名勝,朝觀光旅遊發展的資源也相對有限,但這十幾年在「大地藝術祭」的推廣之下,藝術旅遊卻為這個城市奠定了觀光基礎。講完那麼多,接下比著要用比較偏向輕遊記來解說這次的行程了。對我來說旅行是觀光的一部分,但是卻不是全部,而「大地藝術祭」與其說是觀光行程,不如說是一種不期而遇的旅行。
我與大地藝術祭面對面的初體驗
Ma Yansong/MAD Architect, Panorama Station
©photo by 中村脩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抵達越後妻有的第一站則是日本三大峽谷之一的清津峽溪谷隧道。由MAD Architect的中國建築師馬岩松所規劃的作品,利用素材反射與投射的特性,完美表現出屬於自然的全景圖。上圖的作品為類似天文臺環繞的設計,在牆面貼上不鏽鋼板,地面則是放滿由溪谷湧出的山泉水,當無風時將可以完美的反射溪谷的倒影。
「磯辺行久の世界ー記号から環境へ (磯辺行久的世界ー從記號到環境」
©photo by 中村脩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利用廢校的體育館改建而成的倉庫型美術館「磯辺行久記念 越後妻有清津倉庫美術館」,通稱「Soko (即倉庫的日文發音)」。日本知名藝術家磯辺行久的藝術作品初期以版畫、浮雕為主,渡美後的創作中心轉向建築與都市計畫。2000年開始參與「大地藝術祭」創作,融合地理環境等資訊情報的創作風格,傳達出人類對環境所造成的改變。
將老房子進行再生的藝術創作
Dream House/Marina Abramović
利用荒廢的老房子所進行有關夢的藝術創作,以生活結合藝術為主題,參訪者可實際入住體驗。
Dream House住宿資訊
Dream House住宿預約 (僅日文)
Doctors House/Lee Bul
©photo by Keizo Kioku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利用百年以上的診療所進行的藝術創作作品。擅長無限空間營造的藝術家Lee Bul,以醫療相關最常見的銀色所規劃的不思議空間。
記憶中的鄉土料理與藝術的巧遇
©photo by 城原幹彥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中午來到大地藝術祭主要據點之一的「後越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キナーレ]」,品嘗由米其林三星主廚米澤文雄所規劃設計的餐點。與藝術結合的素材怎麼能少了美食!由於現代的速食文化過於氾濫,為了讓大家再次想起以前下課後回家媽媽所準備的餐點,米澤先生特別結合當地食材,並融入長久以來的人文歷史,希望參訪者能從「食」中感受到屬於這片土地的美好。
特別推薦:結合米澤文雄的設計餐點,以及大地與林木為主的官方導覽一日遊行程 (僅日文)
同樣在後越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展出,大地藝術祭的公募作品〈方丈記私記〉,其設計旨趣在於以鴨長明的世界觀為背景,由建築家或藝術家在相同的空間中打造對未來的提案。方丈記是平安時代鴨長明的著作,晚年鴨長明於方丈大小的空間以自傳人生論的方式探討亂世所發生的事情,回憶世間巨變以及人世無常。
※方丈:一丈 (約3m) 四方的空間,實際大小為2.73x2.73x2.73m。
大地藝術祭早期的實驗作品「光之館」
光之館/James Turrell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位於半山腰上的和風建築物「光之館」,同樣結合有作品與住宿的功能。其最大特色是平面屋頂設計天花板天窗,天氣好的時候,白天可以看到天空深淺的變化,夜晚更則可以欣賞燦爛的星空。透過光與影的結合所呈現的夢幻景象,設置浴缸及出入口的「Light Bath」是住宿者才能體驗的作品,相當深受歐美人士的喜愛,據說經常是一宿難求的狀態。
光之館住宿資訊 (僅日文)
光之館住宿預約 (僅日文)
結合現代藝術與農家民宿的「脫皮之家」
由雕刻家「鞍掛純一」以及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專攻雕刻的志工們,從企劃構思創作到完成的藝術創作「脫皮之家」,花費約2年半的時間打造,前後約包含有3,000人的參與。透過雕刻 (昆蟲般脫皮成長) 表現老屋重生的概念,將因地震受損的老屋再次賦予新生命,雕刻家們在牆壁、地板、柱子上使用相同的雕刻手法,所刻劃出的嶄新空間不僅僅是藝術,目前還結合農家民宿的功能,讓前來參與的群眾能親身貼近當地的生活。
脫皮之家住宿資訊 (僅日文)
脫皮之家住宿預約 (僅日文)
重生蛻變再進化的「三省屋」
Lost Winter/Leandro Erlich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早期為了「大地藝術祭」的志工們,而將荒廢的小學校加以改建而成的三省屋,在藝術祭展期以外的其間也提供有住宿的服務。2018年的新設置的藝術創作「Lost Winter」,是透過視覺交錯的手法呈現的空間裝置藝術。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大地藝術祭」並不只是透過創作讓空間蛻變,其最終目的有可能是再次進化,也因此即使是在相同的空間中,每次所呈現的藝術作品可能都有不同的面貌。
看完今晚的最後一個作品,今晚也就順勢入住了三省屋。上圖的老奶奶本身是前身小學校的畢業校友,她親眼看到自己的母校廢校然後荒廢,而透過「大地藝術祭」讓母校能再次活躍起來,因為有情感羈絆的關係,現在的她每天到山中摘取的山菜,將其做成當地獨有的鄉土料理,作為招待來此的外來客,現在的她非常珍惜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專訪大地藝術祭策展人北川富朗
在城鄉差距以及資源分配不均的同時,如何振興地方應該是政府當之務即要思考的課題。「其實大地藝術祭一開始的推廣並不順利,「為什麼外來者要來破壞我們的故鄉」、「為什麼要把一堆沒人懂得作品丟在我們的故鄉」是初期多數當地人的心聲。」策畫負責人北川富朗先生說道。
這20年不只是主辦單位,在許多藝術家以及志工們的努力下,讓更多當地的居民了解大地藝術祭團隊所做的事情,是為了不讓他們所愛之物消失或是崩毀,而是把這些回憶再生。透過重新的認識當地的人文風土和歷史資源,讓地方認同,並打造地方品牌,創造出再生的契機。
透過「大地藝術祭」讓日本超越經濟大國,同時也是成為有文化的藝術大國。因此,未來日本不能只發展經濟卻不探討更多層面的問題,不能只思考觀光卻不去想很多鄉間小鎮正面臨了嚴重的生存問題,將舊有的歷史與風俗人情以藝術的方式共生或許是一種方式。
與故鄉反覆對話的「大地藝術祭」
藝術不單單是藝術家的獨角戲,而是透過與大地的對話所產生的創作。透過「大地藝術祭」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再次建築起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有多少人離開了家到了大都市闖蕩卻面臨了有家回不得,有苦說不出的難處呢?同樣身為遊子的我,對這趟旅行的感觸相當深刻。透過「大地藝術祭」讓離鄉背井的人再次聚集,或許下次回家的時候家鄉已經不一樣了,也或許那就是你真正該回家的時候了。
大地藝術祭相關套裝行程 (僅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