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购物:经得住烈火和时间淬炼的真宝藏?——有田烧的故事
之所以叫“伊万里烧”这个名字是因为有田这个地方虽然生产瓷器,但它四周没有海,所以如果想要将这里生产出来的美丽瓷器出口到别的地方就必须先将它们运到最近的港口——伊万里港口。伊万里烧因此得名,并且由于出口用的都是这个名称。“伊万里”这个港口的名字似乎比产地的名字更加响亮。
不过,不管名气在外响不响亮,有田町的匠人们始终坚持着百年前的初心,勤勤恳恳地传承着这门手艺。
有田烧的历史开始于17世纪初。当时有个叫李参平的朝鲜人,16世纪末他被日本当时的武将丰臣秀吉从朝鲜带回日本,在几年后搬到了有田居住,17世纪初,他在有田的泉山发现了可以用来制作陶瓷的陶石。
李参平原本就是一个陶艺家,看到了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不会放过,于是就开始重拾手艺,烧起了陶器。那里也成了日本最初开始制陶的地方。
当时的有田烧也受到了中国瓷器的影响,以青花瓷为主流,在日语里称这种技法为“染付”,指的是在白色陶瓷坯体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绘制花纹,再上一层透明釉,最后烧制以高温。这和中国烧制青花瓷的技法完全相同,但因为用料里不同的微量元素,所以最后的成色还是有所区别。
不过在17世纪40年代之后,在初代酒井田柿右卫门的尝试下,有田烧上终于有了别的色彩,不过在最开始,他们也只能用红、绿、黄、蓝、紫这五种颜色绘制,这被称为“五彩手”。此时有田烧开始出口欧洲,还先中国一步进入了欧洲市场,颇受欧洲皇亲贵族的欢迎。在欧洲被称为“IMAIRI”,这是当时有田烧的称呼——伊万里烧。
再那之后,更多的色彩被运用到了有田烧上,有田烧也变得愈发精美,一直到今天它仍在变化着,它是一种陶瓷,但更是一种载体,承载着400多年的历史以及日本匠人审美和技术的变化。制作工艺上,有田烧仍旧保持着百年前的传统,按步骤分工,每一步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才能烧制出看着精美,用着舒心的优质陶瓷。
有田烧的制作工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成形: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拉胚。在这个步骤中,瓷具基本成形。
②素烧:指先烧陶瓷生坯的一道工序。这样做可以增加胚体的机械强力,不易损坏。
③彩绘描线:用一种叫“吴须”的蓝色颜料绘制线稿。
④彩绘细化:此步骤会把上一步画出线条中需要填色的地方上好色。
⑤施釉:在这一步上釉后,之前用“吴须”画出来的花纹会被遮盖掉,不过釉在被高温烧制后就会变透明,花纹会重新浮现出来,并且变得更亮、更美。之后就算用水洗也不会洗掉画在上面的颜色。
⑥再次入窑烧成:这次会加柴加大火,胚体在经过1300多度的高温烧制后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件“瓷器”。
⑦彩绘:如果是传统青花瓷在之前一步就已烧制完成。如果需要用蓝色以外颜料上色的,会在这一步给白瓷画上漂亮的彩绘。这在日语里也被称为:染锦。
⑧彩绘后烧制:为了让上的色能够更好地与陶瓷融合在一起,我们在上完颜色后还需在专用的“上绘窑”中以700-800低温再次烧制。
⑨正式完成!
每一件陶器要都要通过以上的八个步骤才能最终成形,最终被烧制出来的有田烧轻薄、丝滑,耐用且不易变脏,油渍、颜色都不容易进入到胚体当中,非常适合用来当餐具,一定能给你的餐桌增添别致风味。
了解了这些内容后,或许很难感受出有田烧和中国瓷器的区别。确实,在工艺上来说两者的区别不大,但也如文章开头叙述的那样,或许瓷器也能算作一个载体,这就像纸一样。在中国的造纸工艺传出去之后,每个地方都有了纸张,但每个国家的人将他们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以及经历过的截然不同的东西,经历过思考后淬炼成了最终呈现在纸上的诗歌、画作,使得每一张纸又变得迥然不同。
有田烧也是如此,真正看有田烧的花纹就能感受到,它具有着自己的性格特征,里面带着日本这个民族对于自己周边环境的认知和思考。所以当你把这些陶瓷放在餐桌上时,你会发现,家里似乎也多了一丝异国风情。
所谓风土人情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衣食住行,餐具是“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换上几个碗碟,就仿佛将千里外的风景带回了家。
现在的有田烧,不仅保持着原有的传统技法,还多了很多俏皮又有趣的设计。就像大多数传统的传承一样, 总是会在前进的路上注入许多新鲜血液,我相信带着这样坚持传统却又不固步自封的信念,有田烧的传人们一定能带着这种技法越走远吧!
相信现代的有田烧的设计当中一定能有适合你的一款。比如这个可爱丹顶鹤的碗碟,用最简单的笔触勾勒出了可爱的小鸟形象。除此之外,复杂或是华贵的花纹也应有尽有,不管是自用或是买来送礼都是不错的选择!
看完这期的介绍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丝心动呢?
其实收集各种小碟小碗,让这些形态颜色各异的碗碟堆叠在一起,会让家里充满了生活的仪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