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Japan

深度日本:虚拟偶像的魅力,了解一下?

艺术 科技 音乐 东京 秋叶原
深度日本:虚拟偶像的魅力,了解一下?

近来,关于“虚拟偶像”的话题一度占据各大热搜榜。事实上虚拟偶像这个产业发展至今,在中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虚拟偶像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4.6亿元,预测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2.2亿元,2023年将达205.5亿元。

虚拟偶像究竟为什么能拥有如此惊人的规模,其中缘由还要从它的起源说起。

虚拟偶像的历史

虚拟偶像的历史

超时空要塞宣传动画截图 (C)1984 BIGWEST

1982年,日本播放了一步红极一时的电视动画《超时空要塞》,其中的女主角林明美(リン・ミンメイ)或许能算得上是虚拟偶像的“初始形态”。

林明美虽然是一个动画人物,但作为虚拟歌手的她,却在现实中获得了和普通真人偶像一样的待遇。她的歌被制作成了CD光碟销售,并且,她在动画里的个人周边产品“会走路的明美玩偶”(歩くミンメイ人形)也被做成了真正的商品,在现实世界中贩售。另外,明美还会作为DJ参与到真实世界的广播录制中去。这些都成为了后来虚拟偶像行业的参考和标杆。

但林明美并不能算作虚拟偶像的鼻祖,因为那时的日本还没有“虚拟偶像”这个词。

Winbe形象(照片出处:Winbe国民偶像化计划实行委员史,http://kaguyadepth.jp/works/kdbk-19081.html) (C)RS

创造了“虚拟偶像”这个词的,是一家名叫“科乐美”(コナミ)的游戏制作公司。

1993年,科乐美公司为了纪念该司旗下的唱片公司“KONAMI LABEL”(コナミレーベル)成立5周年,特意打造了名为“Winbe国民偶像计划”(ウインビー国民的アイドル化計画)的多媒体企划。其中包括了推出线上的动画、游戏,举办线下的纪念活动、演唱会,贩售周边等。正是在宣传这个活动的时候,科乐美用到了“虚拟偶像”一词。

“以音乐专辑为开端,参与到动画、游戏的主演中,还会发售相关周边,开展各种活动和线下演出,我们将要打造的是‘虚拟偶像’Winbe。”(1993年)

虚拟偶像,日语是“バーチャルアイドル”。这个词是在结合了英语单词“Virtual“(虚拟)和”Idol”(偶像)之后,音译得来的。

科乐美创造出这个词的90年代,正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概念刚刚开始普及的年代。英语中的“virtual”现在有“模拟的”、“虚拟的”的意思。但它的原意其实是“事实上的”、“实质上的”、“很接近的”的意思,是从这些意义里派生出了“通过计算机软件在互联网上模拟原本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东西”的新含义。和英语的“Virtual”不同,日文中的バーチャル(Virtual)更偏向“虚构”的意思。

所以,事实上,最初的虚拟偶像指的就是非现实世界中存在、虚构的偶像。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CG动画来建构其外形,所以也叫CG偶像

伊达杏子(图片来源:https://numa5.blog.ss-blog.jp/2011-06-19)

说到了三维CG技术,就不得不提到“初代”3DCG虚拟偶像“伊达杏子”。

1996年,艺人经纪公司Horipro(ホリプロ,又称“堀制作”)为了纪念公司创立35周年,便联合株式会社Visual Science研究所共同采用CG技术开发虚拟偶像伊达杏子。此后伊达杏子便作为堀制作的艺人,像普通寻常艺人一样展开了各种演艺活动,如唱歌,上电视、电台节目等。

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原因,伊达杏子的形象、动作还是与真人偶像相距甚远,所以始终没有获得很大的关注和人气。

伊达ayano (图片出处:https://horipro-digital-entertainment.jp/talent/伊達あやの)

不过“母亲”的遗憾,在“女儿”身上得到了弥补。

在3DCG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并且伴随着YouTube上虚拟主播的兴起,“初代3DCG虚拟偶像”伊达杏子的女儿“伊达ayano”(伊達あやの)现在也成为了一名“VTuber”(在YouTube上直播的虚拟主播),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

人气爆发的虚拟偶像

人气爆发的虚拟偶像

初音未来 (图片出自:https://ec.crypton.co.jp/pages/prod/virtualsinger/cv01) (C) 森倉円 / Crypton Future Media, INC.

说到日本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初音ミク)是肯定要提的。

又圆又大的绿色眼睛,长长的绿色双马尾,看上去甜美又可爱的模样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初音的形象。但其实初音未来并不仅仅是一个角色名,还是雅马哈公司开发的电子音乐制作语音合成软件“VOCALOID”中的一款音源软件的名称。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这款软件——也就是初音的声音——去创造歌曲。

在初音登场之前,这类软件大多会把目光聚焦在如何能够重现更自然的人声,但初音未来则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赋予其鲜明的个性上。雅马哈给了这个声音名字、性别、年龄、形象。这些都给之后初音未来有着如此高的人气奠定了一个基础。在这基础之上,初音未来还乘上了3DCG制作工具普及、日本网络上YouTube以及Niconico动画(ニコニコ動画)等视频平台蓬勃发展的东风。在这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初音火了。

初音未来为什么“火”?

初音未来为什么“火”?

初音未来软件内一览

首先,高频率的产出是维持、扩大曝光率的最好方式。

如前文所说,初音未来本身是一款可以让人自由创作的音源软件。这点正是初音和其他由真人配音的虚拟偶像最大的区别。需要由真人配音的虚拟偶像能产出的歌曲始终是有限的,比如伊达杏子,如果她的团队不帮她制作歌曲,她就无法发布新歌曲,保持曝光度。但初音却不一样,只要能熟练操作初音未来的音源软件,会使用3DCG工具,或是其他一些动画绘制、制作软件,人人都可以成为初音未来的制作人(プロデューサー),帮她发歌。这样的生产力和创作力是无穷的,曝光度也不是曾经的虚拟偶像可以比拟的。

其次,初音未来不仅有“源头活水”——不受限制的创作者们,还有着能够承载一切的“池塘”——可以简单发布自己创作的视频网站

日本的Niconico视频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池塘”。Niconico是“弹幕”文化的发源地。最先打造了在视频上加入实时评论的功能,增强了用户互动性,深受日本御宅族(お宅)的喜爱,也为初音未来的“爆火”提供了平台。制作人(プロデューサー)们在Niconico网站上发布自己原创的初音未来音乐作品,如果有人喜欢这些作品,就可以翻唱,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演绎。

这些翻唱歌手,也被称为“唱见”(取自日文“歌って見た”一词)。翻唱歌手们录制好自己喜欢的歌,然后在Niconico上投稿。这些翻唱作品之中,有些人的作品甚至到了亿级播放量,而凭借着这样的热度,他们中也不乏有从网红蜕变为职业歌手的幸运儿。就这样,初音未来给制作人和翻唱歌手们提供创作的“源头”,而他们又“反哺”回初音未来更多的流量和热度。

不仅如此,初音未来、创作者和粉丝三者之间,通过在网络平台上不断地交流互动,形成了许多对于初音未来这个角色的集体记忆。这里的集体记忆是指在一个群体里人们所共享、传承及一起构建的事物,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率先提出的一个概念。

换言之,那些人们所认为的许多属于初音未来的性格特点,事实上并不是雅马哈在一开始的设定,而是由喜爱初音未来的集体去不断“创造”、加深的产物。她就是一面镜子,能够完美地投射出来粉丝们对于偶像的一切需求和想象。或许这也能从某种角度体现虚拟世界与真实的社会之间的关系,两者从来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

除了以上几点,初音未来爆火的原因之中,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也是真人偶像很难做到的一点,就是“永恒性”。初音的形象可以永远是16岁,她不会像真人偶像一样恋爱结婚,出现“塌房”危机,更可以永远保持超高的热情和活力,给予粉丝们源源不断的能量。这又或许能展现出虚拟和现实的另一种关系——虚拟的构建发自于现实,但往往,它又能高于现实,承载许多现实世界中无法完成的幻想。

虚拟偶像的今天

虚拟偶像的今天

随着技术的更迭,初音未来也从未停下脚步。不论是最开始的2.5D透明屏准全息投影技术,还是现在的VR、AR,雅马哈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技术上的尝试,始终在不断地给予观众粉丝更多的新鲜感。不止是雅马哈,整个虚拟偶像行业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

近年,前文提及的YouTube上虚拟主播,简称VTuber,已然成为了行业中的主流。不愿意露脸的真人主播们,可以简单利用像是“FaceRig”等软件,打造属于自己的可爱二次元形象,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和传统直播相比,或许非真人的面容能够给观众一定的间离感。观众可以更容易地将主播和现实世界切割开来,做到真正只关注主播在平台上展现出来的形象和业务能力,而不去了解对方私底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样不仅能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并且,这样的想象不会轻易被现实击碎。

不过,回顾整个虚拟偶像行业的发展过程,可以感受到的是,无论人们是如何沉浸于“虚拟”,却从未忘记过“现实”。比起冷冰冰的机器,大多数人还是会被更加鲜活的性格所吸引,所以,无论怎么样将情感转到虚拟世界中去宣泄,最终无法脱离的还是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

真正让这个行业蓬勃发展的,始终是现实世界中技术的更迭,是人们从现实中获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